绝缘栅

半导体晶圆代工产业研究市场格局技术演

发布时间:2022/12/9 20:00:39   

(报告出品方/作者:平安证券,徐勇)

一、背景及政策:外部环境不确定下,国产化迫在眉睫

外部环境不确定下,国产化迫在眉睫

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产业领域是中美角力关键焦点:年4月,中兴通讯遭遇美国“禁售令”;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表示,将把华为及70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年10月4日晚,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公告,其部分供应商收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

目前国内半导体需求旺盛,国内供给能力不足:国内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需求供给严重不平衡,高度依赖进口,国产核心芯片自给率不足10%。在集成电路领域,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为亿美元,进口金额为亿美元。年起集成电路的进口金额连续4年超过原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从供应链安全和信息安全考虑,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

减税是主旋律,向先进制程倾斜

国发8号文向先进制程倾斜:国发8号文提出,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而在国发4号文中,是对线宽小于0.25微米或投资额超过80亿元且经营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采取从盈利之日起“五免五减半”的政策,对于国内高端制程企业来说,优惠的力度明显加大。国发8号文还指出,对65nm以下(含)经营15年以上的生产企业采取企业所得税“五免五减半”的政策,对nm以下(含)经营10年以上的企业采取“两免三减半”的政策。对比年减税政策,明显鼓励先进制程并向先进制程倾斜。一方面先进制程及芯片国产化在国家战略地位意义非凡;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也是国家高新技术的集中体现。

晶圆制造是重要短板

半导体行业目前主流商业模式有两种:一是集成器件制造模式(IDM模式)。以英特尔、三星、SK海力士为代表,从设计到制造、封测直至进入市场全部覆盖;另一种是垂直分工模式,上游的芯片设计公司(Fabless)负责芯片的设计,设计好的芯片掩膜版图交由中游的晶圆厂(Foundry)进行制造,加工完成的晶圆交由下游的封装测试公司进行切割、封装和测试,每一个环节由专门的公司负责。

生产制造是制约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国产半导体振兴之路道阻且长:国内IC设计能力近十年来有了较大进步,华为海思在通信、安防芯片领域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IC封测领域国产化最为成功,诞生了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一批领先的封测厂,位列全球第一梯队;但是材料、设备及制造环节与国外领先企业仍然存在不少的差距。

二、市场:景气度上行,资本开支提升明显

市场:年全球晶圆代工产值有望达到亿美金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6.8%。其中,集成电路产品市场销售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8.4%。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值82%的份额。存储器件产品市场销售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值的27%;逻辑和模拟产品市场销售额为分别为亿美元和亿美元,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值的30%和15%。

年全球晶圆代工产值有望达到亿美金:根据Trendforce的预测,在芯片市场景气周期的背景下,年全球芯片代工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美金,同比增长11%。

供给端:IC设计行业进入“建库存”行情

晶圆代工营收同比领先IC设计库存1个季度同向变动:IC设计行业和晶圆代工营收同比,均存在倒U型周期波动,且在IC设计行业库存周转天数上升或下降的前1个季度,晶圆代工营收同比就会呈现同向变动。

IC设计行业进入“建库存”行情:我们对全球前15大IC设计公司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观察Q3IC设计行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已经下降到接近健康水平的位置,自Q4开始,IC设计行业进入“建库存”行情。

资本开支:先进制程资本性支出会显著提升

根据IBS的统计,先进制程资本性支出会显著提升。以5nm节点为例,其投资成本高达数亿美金,是14nm的3倍,是28nm的5倍。为了建设5nm产线,年台积电计划全年资本性支出高达亿美元。先进制程不仅需要巨额的建设成本,而且也提高了设计企业的门槛,根据IBS的预测,3nm设计成本将会高达5-15亿美元。

台积电持续上调资本开支:台积电上调年资本开至亿美金(年Q4指引是~亿美金),80%投在3nm/5nm/7nm等先进制程,10%投在先进封装,10%投在成熟制程,未来三年资本开支亿美金。

三、竞争格局:一超多强,大陆先进制程待突破

台积电领先,大陆先进制程稳步前行

台积电年5nm量产,预计在年3nm进行规模化量产:此前代工厂商格罗方德和联华电子均已宣布暂缓10nm以下制程的研发。目前芯片制造的先进制程竞争主要剩下台积电和三星两家。领先厂商通过提前量产获取订单,分摊工厂折旧,进而继续研发下一代工艺,使得后进厂商在先进制程工艺上的投资低于预期回报而放弃竞争,以此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壁垒。未来芯片代工领域马太效应会愈加明显,大陆厂商有望在政策和资金的加持下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大陆先进制程稳步前行:第一季度芯国际第一代FinFET进入成熟量产阶段,产品良率达到业界标准,稳步导入NTO,正在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目标。第二代FinFET项目相比第一代单位面积晶管密度大幅提高,低电压工艺开发进入风险量产。

大陆先进制程营收(28nm及以下)占比有望提升

从各制程营收占比来看:Q1台积电5nm/7nm营收占比达到49%,28nm及以下制程营收占比达到74%;联电28nm及以下制程营收占比达到20%,中国大陆厂商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28nm及以下制程营收占比均不到10%。

从制程端来看,大陆企业与台积电等有2~3技术代的差距。本土IC设计公司近年来设计工艺逐渐向90nm以内节点发展。预计国内厂商28nm及以下制程营收占比会稳步提升。

晶圆代工市场一超多强

晶圆代工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型行业,技术、人才、资本缺一不可。年全球市场前五的晶圆代工市占率达90%,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被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台积电所占据,中芯国际中国大陆领先。

晶圆代工技术迭代快,马太效应明显:从企业来看,年台积电以56%的市场占有率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三星和联电分列第二、第三,大陆厂商中芯国际暂列第五。从制程工艺来看,领先工艺(5nm+7nm)目前占据25%左右的市场份额,主要用于CPU、GPU等超大规模逻辑集成电路的制造。

四、技术演进:FinFET成主流工艺,EUV崭露头角

摩尔定律是重要的经验规律

年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据Intel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从年处理器上的2个,增长到年PentiumII处理器上的7.5百万个,26年内增加了倍。如果按“每两年翻一番”的预测,26年中应包括13个翻番周期,每经过一个周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应提高2n倍(0≤n≤12),因此到第13个周期即26年后元件数这与实际的增长倍数倍可以算是相当接近了),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是一种经验规律,但并非自然科学定律,它一定程度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推动摩尔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更先进的制程,而晶圆代工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制程是晶体管中源极和漏极之间的距离

制程是晶体管中源极和漏极之间的距离:学术意义上的“制程”,指的是晶体管沟道的宽度(源极和漏极之间的距离),当一个半导体晶体管工作时,通过给栅极通电,原本处于绝缘状态的硅会变得可导通。

制程越先进,晶体管的整体体积也越小:电流(电子)单向地从源极流向漏极,而两者之间的距离(沟道长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制程数字”。制程越先进,电子从一极到另一极所流经的距离就越短,晶体管反应就越迅速;同时,晶体管的整体体积也越小,意味着在同样大小的面积内可以集成更多电路。

FinFET工艺是当前市场的主流选择

先进的制程,带来两个好处:1)缩小线宽意味着晶体管可以做得更小、更密集,而且在相同的芯片复杂程度下可使用更小的晶圆,于是成本降低了;2)缩小线宽可以提升工作频率,缩减元件之间的间距之后,晶体管之间的电容也会降低,晶体管的开关频率也得以提升,从而整个芯片的工作频率就上去了。

FinFET成为了半导体器件的主流选择: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栅极对于沟道的控制能力减弱,尤其是亚阈值区的漏电流随着栅长(gatelength)减小而快速减小,漏电流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FinFET称为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ield-EffectTransistor),是由美籍华人科学家胡正明教授在年提出来的。其中的Fin在构造上与鱼鳍非常相似,所以称为“鳍式”。在FinFET中沟道不再是二维的而是三维的“鳍”(Fin)形状,而栅极则是三维围绕着Fin,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栅极对于沟道的控制能力,从而解决了漏电流的问题。而TSMC正式在16nm工艺中使用FinFET。从16/14nm开始,FinFET成为了半导体器件的主流选择。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4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