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栅

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展

发布时间:2025/3/20 12:57:11   

年3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以其卓越成就,荣获了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这一奖项不仅是对该工程的肯定,更是对其所代表的技术革新力量的认可。张北柔直工程不仅突破了三大技术难题,更创造了2项“世界第一”,为全球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高效消纳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工程不仅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方面的重大成果,更是其践行绿色冬奥理念的重要标志。工程的自主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行,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直流电网技术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依靠自主创新,张北柔直工程成功解决了绿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突破了组网技术空白、输电能力受限及运行可靠性低等三大世界级技术难题。更进一步,该工程创下了包括“全球首个真正具备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和“全球首个实现风、光和储能多能互补的直流电网”在内的2项“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还是全球首个能输送大规模风能、太阳能及抽水蓄能等多种形态能源的四端环形柔性直流电网。

0工程建设情况

张北柔直工程自年2月获得核准后,于次年2月正式开工,并于年6月顺利竣工投产。该工程新建了张北、康保、丰宁和北京四座换流站,并铺设了长达千米的±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具备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汇集能力。这一创新工程将张北新能源基地与丰宁储能基地与北京负荷中心紧密相连,显著提升了张北地区新能源的外送能力。

0工程建设成效

投运以来,张北柔直工程针对柔性直流电网技术的独特性,探索并应用了构网型开环控制策略。这一策略有效平抑了新能源大规模并入柔性直流电网所带来的系统影响,减少了运行故障,并大幅提升了柔性直流电网的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此外,该工程还助力实现了绿电输送能力的提升,超过30%的增幅助力张北柔直工程实现了万千瓦的满功率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北柔直工程为场馆提供了00%的绿色电力,实现了“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的壮举。这不仅展示了工程的卓越性能,更彰显了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张北柔直工程,每年输入北京地区的清洁电能占比高达北京市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这一数字相当于减少了标准煤燃烧万吨,同时减排二氧化碳万吨。令人瞩目的是,截至0月20日,该工程已经安全稳定运行天,累计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色电能超过亿千瓦时。此外,张北柔直工程也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利用方面提出了独特的“中国方案”。自年起,国家电网公司便着手规划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并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柔性直流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点对点”的输电模式到柔性多端联网,再到构建柔性直流电网,电压等级也从±30千伏逐步提升到±千伏。

值得一提的是,张北柔直工程不仅是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更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该工程的成功投运,以及其在新能源汇集、输送和调节方面的卓越性能,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批最高电压等级的直流断路器,成功解决了“大功率直流电流开断”这一全球性技术难题。研制出世界上换流容量最大的柔直换流阀,其可靠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还成功研制出全球功率最高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这一突破填补了国内在先进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的空白。

该工程不仅建立了涵盖柔直工程建设全流程的技术标准体系,还建立了世界顶尖的柔直试验基地,并汇聚了国际一流的专家团队。这一系列成就不仅推动了我国电网技术的革新和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我国在直流输电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这项技术基于可关断器件和电压源换流器,代表着直流输电技术的新一代发展。在交流输电和常规直流输电之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相比常规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展现出诸多优势。其最大的亮点在于不存在换相失败的问题,从而无需配置额外的滤波及无功补偿设备。这一技术使得构建多端直流电网变得更为容易,同时具备黑启动能力,能有效改善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性能。此外,它还能显著提高电网故障穿越能力和系统运行稳定性。由多条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共同组成的直流电网,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新能源的规模化开发,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特别是柔性直流电网的构建,将进一步优化区域间能源资源配置,确保大规模新能源的稳定接入,并显著提升现有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该丛书对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汇总,并深入剖析了柔性直流电网在技术、装备及工程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其出版对于推动直流输电领域新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电力出版社精心打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0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