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栅

朱博跑出电力青年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1/13 14:15:46   
提起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简称“广州供电局”)资产管理部变电管理科负责人朱博,“清华哥”“南方电网十大杰出青年”“感动南网人物”是他的标签与光环。他作为项目经理负责的大湾区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是世界领先的新一代柔直背靠背工程,也是广东电网第一次建设的千伏直流工程。在这次工程建设中,高峰时期,现场施工人数达1人。而他在首次负责大型项目过程中,牢守安全责任底线,直面难题,确保工程从建设到后期运维实现安全、高效、可靠运行。朱博渐入深秋,广州的空气里,仍蔓延温热和潮湿。朱博在工作间隙,讲起过往户外奔波检修的日子,那些时光充实而忙碌,充满着计划与预判、逻辑与秩序。日复一日挥洒着汗水,他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在务实奋进之中,他对自我的人生价值也在不断确信与笃定。正如他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寻找到方法,投入当下,就会相遇独一无二的风景。探索新知,抵达新程朱博出生在陕西,中学时期,他在外地求学,成为住校生。那时,学习理科的他成绩名列前茅,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当时成绩进步一点,学起来就会更有信心、更愿意去学。”高考后,一番探索、比较、研究后,朱博顺利考入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朱博回忆:“当时看到这个专业名字,就觉得和‘电’相关,也觉得和物理比较接近。”从中学到大学,再到硕士研究生,自律始终是朱博的特质之一。大学期间,他延续中学时养成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自我要求,在探索新知中,渐渐建立对于电气工程学科的认知与学习兴趣。“学习本身会有些痛苦,但之后的收获和成就感,正是学习的乐趣。”大学时光,并不只有学习,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坚持运动健身,热爱跑步、羽毛球,总保持着旺盛向上的探索热忱。随着学习了解越多,朱博明白,相较理论研究,自己更偏爱实践路线。读研期间,他继续在清华大学电机系深造,师从王黎明教授,选择“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开始相关课题研究。“电能通过导体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损耗,当我们用电压较高的输电方式,可以减小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我们研究的就是高电压等级下放电的机理,从而在高电压下实现良好的绝缘。”尽管那时的朱博并未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做好当下的功课,完成导师指导的每一项课题,总让前进中的青年更多几分笃定。往返于北京、深圳等不同城市进行各类电网相关课题的研究,开启了朱博对南方工作、生活新的向往与期待。和暖的气候,是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他对广东的第一印象。在对电力行业了解不断加深中,在与师兄师姐的信息交流中,南方电网公司成为朱博的工作目标之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朱博顺利入职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成为检修试验班一名电力检修人员。“我对这个工作岗位也有自己的预期,不能说一名员工学历多高、毕业的学校多么厉害,就能立刻胜任重要的岗位。”朱博认为,更为要紧的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务实、创新、高效地解决好当下的问题。万家灯火背后,总有坚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电网公司生命线。自年入职广州供电局,朱博在一次次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改等工作中,更加深刻地领悟这句话背后沉甸甸的分量与深情。中通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朱博(中)检查设备基础的施工情况工作之初,朱博和班组成员在老师傅的带领下,隐没于都市繁华之外,利用设备停电窗口,开展检修、维护、设备技改等现场作业。连续6年,朱博与班组成员负责着广州三分之一、一百余座变电站的维修工作。令朱博印象颇深的,还是年底至年初连续三次在春节前的大修技改项目。当时,朱博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连续三年,分别负责天河、华圃、潭村三个千伏变电站GIS(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设备大修技改项目。“复杂的电力设备检修时,根据工序安排和技术要求,开始作业之后,就需要连续工作,不能间断,直到每一个关键环节完成。一项检修工作中,又包含多个不同检修环节。”在项目开始现场实施之前,朱博已经进行了近半年的准备工作,根据过往运行数据,研究清楚设备需要进行检修的重点任务与组部件,根据其中的关键路径制定作业计划,以实现环环相扣、有序衔接。检修的设备较为庞大,虽然部分设立在地面,但有的设备重达上百吨,有的组合电器总跨度长达几十米,检修人员需要在不同设备间往返作业。而一次GIS设备大型检修项目中又会涉及检修、试验、继保、运行等多个专业。其间,朱博需要协调好这些专业之间的工序流程、作业时间、人员安排、设备周转场地等,不停地分析、判断、决策、跟进。许多细节都要尽可能地做好预判,进行详尽的计划安排,比如操作人员的休息室、值班计划安排等,都需要他做到心中有数。“凡事预则立”,这三次大型作业,朱博提前研究,精心准备,如期完成了工期紧张的检修任务,确保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用电安心。如今回头再看,虽然当时连续工作一个月,节假日没有休息,但这在朱博眼中,都是岗位应尽职责。朱博等电力人日复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坚守。当看到万家灯火明亮、安稳,企业、工厂、办公区域的工作生产得到有力保障,就是对电力人最好的回报。冲锋向前,重大工程中担当作为年3月,朱博作为项目经理,开始负责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大湾区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简称“中通道工程”)的建设。这一年,广州每度电可支撑GDP超25.1元,城市用户全年平均停电时间少于20分钟,进入世界领先水准。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行,新能源将大规模并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等交互式能源设施将接入电力系统。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对于电能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然而,当时的电网架构还并不完善,在大湾区西电东送直流落点密集区域,存在一定的电网风险。因此,建设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进行电网分区互联势在必行。粤中换流站投运后,朱博(中)与运行人员进行设备检查中通道工程将过去的交流电网在中间某个节点通过直流连接,既实现了对片区电网的故障隔离,又保持了原有通道的紧急支援能力。工程建成后,将提升广东电网电力安全供应保障能力,还可以为大规模新能源的消纳奠定基础。尽管在此工程之前,朱博并没有直接负责过直流技术相关项目,但他还是主动申请参与建设。带着学习与直面挑战的心理准备,他成为建设团队的一员。“当时还是有信心的,直流技术在我国有很多成功的建设经验和技术积累,虽然我们广州供电局成立以来建设和运维的变电站全部是交流电技术,但两者还是有相近的地方,即使哪里不懂,也可以去学。”而为了建设好此次直流工程项目,广州供电局组建了一支不同专业背景的高学历团队,年轻人之间彼此碰撞,摸着石头过河,从学习基础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做起。“我们的团队整体比较年轻,工作年限不算很长,比较有活力,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大家的状态都不错,遇到重要环节都会一起加班加点地完成。”朱博说道。广州增城远郊,是朱博和团队成员挥洒心血的建设地点。作为项目经理,朱博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梳理清楚整个建设流程。项目建设初期,他翻阅了大量的基建管理相关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找前辈、专家请教。“当时工期比较紧张,因此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5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