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栅 >> 绝缘栅前景 >> 对话赛晶科技创始人项颉赛晶自研芯片和模块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被称为电力电子装置的“CPU”,是目前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林坚陈锋北京报道
近年来,尽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急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保障供应链安全和产业安全。
当前,我国对IGBT(即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被称为电力电子装置的“CPU”,是目前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市场需求高居全球第一大位置,但供给仍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达到90%左右。需求缺口主要由例如英飞凌、三菱、富士电机等国际大厂来满足。随着我国新兴产业产能的高速增长,供需缺口问题越发明显,IGBT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据了解,IGBT产业链可以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模块设计以及制造封测。年,我国工信部明确指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工业半导体材料、芯片、器件及IGBT模块的发展滞后将制约我国新旧动能转化及产业转型,进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近日,国际权威机构IHSMarkit(中文名称:埃信华迈)研究预测,世界IGBT模块市场将以平均11.1%的增速持续增长,其中中国市场将以13.3%的增速冠绝全球。IGBT模块模块数将从年的万只增长到年的万只,金额将从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年的20亿美元,而同期MOSFET预计是负增长,IPM(IntelligentPowerModule,即智能功率模块)的增速只有2%。
IGBT模块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近日,《华夏时报》记者就该份报告所反映的内容采访了上市公司赛晶科技(.HK)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项颉,尝试从他的分析中,进一步了解IGBT模块的市场空间及未来发展潜力。
项颉在电力电子行业方面拥有逾20年经验。他所创办的赛晶科技集团系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客户群覆盖诸多著名应用厂商,譬如国家电网,比亚迪等等。赛晶科技自年起就开始进行IGBT相关的研发性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研发团队组建、首款产品的论证和设计、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建立、启动自主IGBT生产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记者:IGBT模块市场的走向将会如何?市场需求将集中在哪些应用场景?
项颉:中国市场IGBT模块的平均销售价格年为67.8美元,年预计为65.3美元。显示大电流、大功率的IGBT模块继续是市场需求主流。
从市场来看,EV(纯电动汽车)将成为IGBT模块的第一大应用场景,从年的4.64亿美元增长到年的8.34亿美元,年均增速28.8%;工业变频将继续保持第二的位置,从年的3.28亿美元增长到年的3.55亿美元,年均增速5.7%;新能源发电将保持第三的位置,从年的2.64亿美元增长到年的3亿美元。需要指出的是,光伏发电的需求占比将超过86%,年均增长达到11.3%,而风电是年均负增长9%。这三大领域的需求将占到中国IGBT模块市场需求的76.8%。
记者:目前,行业内对IGBT倾向于按照应用场景的电压等级加以分类,主要分为低压(V以下)、中压(V-V)和高压(V以上)三个主要电压等级。从电压来看,IGBT市场将呈现怎么样的分布?
项颉:从电压来看,V-V的IGBT模块市场需求将从年的2.83亿美元增长到年的3.67亿美元,年均增速7.9%;V-V的IGBT模块市场需求将从年的7.57亿美元增长到年的10.49亿美元,年均增速17.2%;V的IGBT模块市场需求将从年的2亿美元增长到年的2.84亿美元,年均增速12.7%。V-V的IGBT模块占到整个IGBT模块市场的87.7%。从电流来看,A-A的IGBT模块占整个IGBT模块市场的67%。
值得注意的是,SiIGBT+SiCDiode的混合模块将从年的2亿美元增长到年的2.65亿美元,年均增速10.8%;全SiC模块将从年的1.26亿美元增长到年的2.85亿美元,年均增速28.9%。
记者:IGBT产业一直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改革全面提速让IGBT的需求爆发式增长。目前半导体产业链供需失衡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出现。在下游应用领域,IGBT模块是客户产品中的关键器件,由于替换成本较高,因此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十分重要。截至目前,我国IGBT厂商在技术、资金、品牌、人才等积累与国外厂商相比,仍然显得十分不足。但是,受益于国产替代需求,政府推动国产替代,扶持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的大趋势。据我了解,赛晶科技正在致力推出IGBT的自研产品,公司能否在缓解产业链紧张方面起到作用?
项颉:从目前的研发与生产进度看来,三年内,赛晶研发的芯片和模块技术将可以覆盖大部分IGBT模块市场。
责任编辑:麻晓超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