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栅 >> 绝缘栅优势 >> 砥砺担当正当时长沙雨花经开区加快推进
湖南工业4.0创新中心,将搭建面向装备智能制造的政产学研区域协同创新平台。
激情洋溢的生产车间内,高端智能产品从这里飞向海内外。
雨花经开区内,“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清晰,智能制造产业抢占制高点。
(本文图片均由长沙雨花经开区提供)
郭四军
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必然要求,是湖南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决定,是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的必然要求。
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是湖南在激烈竞争中争得优势、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先手棋”。如何使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基层落地落实,长沙雨花经开区在探索。
在深刻领会中凝聚发展共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作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主攻方向。
发展制造业,有深厚的现实基础。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以产业链为抓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重点培育发展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湖南装备工业拥有电工电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重型矿山机械4个千亿元子产业,特别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成长为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可以说,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发展制造业,有深切的发展需要。面对产能过剩、供需失衡、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原有以数量、规模、速度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模式,已难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以智能制造为方向,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是“湖南制造”正向“湖南创造”嬗变的先进制造业。
在立足自身中寻找突破
历经18年发展,长沙雨花经开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雨花经开区有扩总量这一前提。18年来,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加速增长,从零做到亿元用了9年,从亿元做到亿元用了5年,从亿元做到近亿元只用了4年。近4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16.6%。目前,园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湖南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引进培育各类企业0余家。
雨花经开区有高科技这一核心。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亿元,当年工业总产值亿元,占比97.4%。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家,稳居全市省级园区第一。年8月,发布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真金白银奖励科技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园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比亚迪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问题,申亿五金解决了工程机械核心部位的关键连接件超大规模螺栓和销轴问题等。
雨花经开区有优结构这一关键。近年来,雨花经开区紧扣“一主一特”产业,即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主导产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快淘汰落后行业,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目前,园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一主一特”产业产值比例在80%以上,工业产值占技工贸总量的近70%。
雨花经开区有高效益这一根本。在资源利用方面,按照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创建要求,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引领值为75%,园区从年到年清洁能源占比均为%;水回用率超过90%。雨花经开区从年起连续5年获评长沙市工业园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优秀单位。
在担当奋进中探索路径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抓实产业链建设的核心路径——推动价值链高端化,聚焦“高端、关键、紧缺”环节,雨花经开区重点在规划、布局、可持续、产业链、大循环、人才等六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规划先行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雨花经开区启动编制“十四五”规划以来,分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部地区、北京部委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并走访调研驻园企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摸清每条产业链的“前世今生”后,因链施策,规划科学,形成产业发展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二)布局为要
产业发展要注重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坚持与其他园区错位发展,使产业发展既有抓手又不会出现无序竞争;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引导支持产业链企业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群体性突破,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大智慧应用场景的培育力度;坚持融合发展,促成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产业链企业间的多方合作成果,形成了良好企业生态集群。
(三)产业可持续
积极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解决产业链与产业发展的技术“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链能够独立发展;在绿色中实现可持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靠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等方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在环境中实现可持续,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市场监管转型、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等举措,助推辖区企业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产业链建设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产业链思维推进产业发展,突出抓产业集聚、转型升级、产业生态。以产业链招商为抓手,壮大产业集群,聚焦“外引内培”,强化“主攻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全产业链招商,形成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格局;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以生态打造为重点,构建产业生态圈,探索“园中园”和“飞地园区”等模式,把生态圈做大。
(五)大循环驱动
一方面应立足国内、依靠国内、服务国内;另一方面应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畅通产业链大动脉和微循环,积极借助产业链党支部、产业联盟的助推作用,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各个环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抢抓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机遇,重点推进优势产业“走出去”,重点引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
(六)人才建设
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要围绕“准”字加强引才,重点对接与汽车、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产业关联度高的紧缺型产业人才、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高引才的实用性和对接的成功率;围绕“实”字加强育才,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科研成果转化、资本运作、新产品生产销售等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围绕“优”字加强聚才,在人才安居、生活补贴、成果奖励等方面适当降低门槛,使惠及覆盖面更为广泛,服务更加优质。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第59期中青班1班学员、长沙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