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栅 >> 绝缘栅优势 >> 内畅外通交通运输业跑出中国速度环球
9月7日14时06分,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商飞C大型客机架机在完成导航LOC全向性科目试飞过程中,用空中航迹画出了一个形状完美、精致的“糖心月饼”。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经过70年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专家指出,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已从单一化、分散化、机械化向多元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将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
成绩斐然: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
C全称COMACC,是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年5月,C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从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年C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C的成长历程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里程1.1万公里,只有12条航线。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斐然。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先行官”作用。综合交通网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衔接,干支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交通运输部《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国拥有公路总里程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万公里、颁证民用航空机场个、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个;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高速铁路里程突破2.9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位居世界第一。
在“五纵五横”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我国进一步提出“十纵十横”。预计到年,我国将进一步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道建设。
效率提升:多轮产业体制改革
9月6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完成了全部六次综合演练,共模拟旅客5万名、模拟航班架次、行李余件次,静待9月底正式通航。
从高空俯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五座指廊如同“凤凰展翅”。该机场拥有全球首座高铁地下穿行的机场航站楼、全球首座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航站楼。
惊人效率的背后,是民航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民航运输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规模较大、发展良好、前景广阔并极具现代气质的新兴产业部门。截至年底,我国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条,是年的.1倍;定期航班通航机场数量由年的36个增至年的个,初步形成以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
分析人士指出,在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轮产业体制改革。这些改革不仅适应了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而且形成了高效的内外机制,使产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和内部的经济体制变化,促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下一步,应继续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行业内形成有效竞争。
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智能化迈进
70年来,铁路网的建设如火如荼。从北国冰雪风光到南国绚丽风情,从西部辽阔边疆到东部沿海河畔,从郑徐高铁、兰新高铁到武九高铁,铁路网络编织起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希望版图。
年8月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铁路以公里的时速通车。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让我国正式迈入高铁时代。目前,从北京出发,乘高铁半日内可到达全国54个城市,高铁网络的覆盖已经深刻改变了国民的生活。
年起,我国开始向国外制造企业引进购买高铁车辆技术,CRH系列动车组就是此时开始引入的。引入后,我国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手段,进行了自我生产研发,高铁动车逐步实现国产化。
年10月22日,中国中车与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伏机车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实现“高铁之心”国产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林晓言表示,这一技术是能够支撑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中国近年来掌握的最前沿、最核心的技术。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表示,中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在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方面,中车的创新目标导向是要服从于国家战略、抢占行业的技术制高点,以及如何把中车打造成为一个科技型企业。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再到完全自主创新,从东部走向西部,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从国内走向海外,中国高铁的大发展开启了人类交通史的新纪元。作为“中国重器”,高铁是我国交通行业领域科技革命的代表,带动了一批中国交通自主品牌规模扩大、速度提高、质量提升,推动了中国制造向智能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