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栅 >> 绝缘栅市场 >> 时代电气专题报告轨道交通业务稳定,IGB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联证券,王晔)
1.轨道交通配套设施和高端功率半导体领导者
1.1.前身中车株洲电力研究所,改制后迸发活力
公司前身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立于年。年,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机公司、中车实业、中车投资租赁及铁建装备共同发起设立南车时代电气,年改名为中车时代电气。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产品主要包括以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为主的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等。凭借轨道交通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将业务延伸至功率半导体器件、海工装备等领域。
1.2.中国中车子公司,国资背景投入有保障
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中国中车的下属单位中车株洲所,持股50.16%,实际控制人是国资委。中国中车其他全资子公司中车株机公司、中车投资租赁分别持股0.85%、0.80%,同时中国中车间接持有公司股东北京懋峘20.72%的权益份额。依托中国中车的国资背景,公司在研发投入、国家科研项目等方面均可以得到充足的支持,从而保证公司在IGBT等新兴业务上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追赶国际先进技术。
1.3.轨道交通设备技术体系自主可控,功率半导体技术国内领先
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具有“器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结构,产品主要包括以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为主的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等。除轨道交通相关业务之外,公司还通过并购介入功率半导体、传感器、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海工装备等新兴装备领域。
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年收入占比为86.63%,其中轨道交通电气装备占总体收入的66.22%,是公司的支柱性业务;新兴装备业务占比11.86%,其中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公司重点发力方向,贡献整体营收的5%;除轨道交通装备、新型装备之外的其他业务占比1.51%。
公司的营业收入保持平稳,-年收入的复合增速约2.27%,年上半年收入52.98亿元,同比下降7.95%,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对轨道交通整体市场的影响。同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中预计年前三季度收入约82.80-87.80亿元,同比下降16.17%-11.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50-12.90亿元,同比下降25.00%-15.87%。
公司的毛利率保持在较高位置,整体营收的毛利率近年来维持在37%-39%之间。新兴装备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公司功率半导体器件业务结构有所调整且竞争环境出现变化,另一方面公司加大对IGBT产线的投资力度,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毛利率较低。
公司的营业收入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第四季度收入显著高于其他季度收入。主要原因是受轨道交通车辆招标时间及整车制造企业生产计划影响,公司生产的产品多于每年四季度交付并确认收入。
2.城镇化率持续提升,轨道交通设备需求保持稳定
2.1.数字化系统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可靠
“基础器件+装置与系统+整机与工程”的完整产业链结构。公司在轨道交通行业是具有领导地位的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产品,在轨道交通产业的产品主要包括电气装备、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三大系列,产业涉及高铁、机车、城轨、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等。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主要包括牵引变流系统、信息化与智能系统产品、供电系统、测试装备。
牵引变流系统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列车进行牵引和运行控制,同时对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诊断、预警和记录,保障列车安全可靠地运行,广泛应用于机车、动车和城轨等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牵引变流技术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同时输出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息化与智能系统运用智能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列车的实时监测、自动控制、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等功能。
供电系统为城轨车辆和车站提供电源设备、系统及延伸服务,包括再生能量回馈装置、能量运控及智能运维等,实现轨道交通运行中的电力供应、电力调度、电力回收等电力资源相关功能。
测试装备通过提供电源、负载、工况模拟等设备,模拟实际运行条件,对各项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及分析,保障实际运行期间产品的稳定可靠。
轨道工程机械和通信信号系统围绕轨道交通电气装备发挥协同作用,为轨道列车运营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轨道工程机械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检测、维修和养护,包括重型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大型养路机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车等装置。通信信号系统具备移动授权、间隔控制、调度指挥、信息管理、设备监测等功能,主要作用是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指挥调度、保证安全、提高效率,广泛覆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
2.2.轨道存量里程+增量空间催生轨道交通设备的升级换代需求
公司的轨道交通装备属于轨道交通的配套设施,和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息息相关。根据世界铁路联盟的统计,截止年6月,全球共有在运营高速铁路5.6万公里,其中中国在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数达到3.8万公里,约占全球总数的68%。全球在建设或者规划中的高速铁路里程7.4万公里,中国建设及规划里程为2.6万公里,约占36%,依然是全球高速铁路线路增量的主要贡献单位。
高速铁路快速延伸,铁路固定投资额趋于稳定。我国普通铁路运营里程近年来保持稳定,由年的8.3万公里增长到年的10.8万公里,复合增速约为2.4%;高速铁路里程增长较快,年仅有0.3万公里,年已增长至3.8万公里,复合增速约为26.0%。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年为亿元,相比年的最高水平回落约5%。
截止到年底,我国铁路动车组保有量共组,同比增长6.9%。在铁路车辆保有量方面,截止年,我国机车保有量、客车保有量、货车保有量分别为2.2、7.6、91.2万辆。庞大的铁路车辆保有数量的背后是庞大的铁路运输需求,对安全运营的保障和运输效率的提升需要列车配套数字化系统提供更多的支持,带动车辆的更新换代和牵引系统等配套设施的产品升级。
城市轨道交通是轨道交通产业另一大增长引擎。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截止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达到公里,同比增18.44%;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完成额年达到亿元,同比增长8.93%。未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围绕各大中心城市形成的都市圈将进一步扩大,城市轨道交通需要更加合理的规划,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交通网线将更加密集。
3.功率半导体下游应用广阔,发展前景明朗
3.1.功率半导体器件掌握电力控制,是核心电力电子元件
功率半导体是构成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核心器件,主要的作用是大功率处理、电能变换、电路控制,包括变频、变压、变流、功率管理等。按照集成度可以分为功率分立器件和功率IC,功率分立器件即独立的、功能单一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功率IC则是将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与驱动/控制/保护/接口/监测等外围电路集成。功率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品类。
截止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亿美元,根据HISMarkit的预测,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到亿美元,三年复合增速约4.1%;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年约为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预计年达到亿美元,三年复合增速4.8%。
功率半导体广泛引用于各类终端产品。功率半导体器件是基础电子元器件中非常重要的品类之一,在电子产品中发挥电能转换、电路控制等多项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类下游电子制造业和电子产品,包括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新能源、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多项领域。
汽车电子是对功率半导体器件需求最大的下游领域。年,汽车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市场规模中占据了35.4%,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占比则为27.41%,均为第一大应用领域。其次是工业生产领域和消费电子,分别占据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的26.8%和13.2%。
3.2.IGBT是电子电力系统的心脏,壁垒高市场大
IGBT全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导通时可以看做导线,断开时当做开路,是由BJT(双极结型晶体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既有MOSFET的开关速度高、输入阻抗高、控制功率小、驱动电路简单、开关损耗小的优点,又有BJT导通电压低、通态电流大、损耗小的优点,在中高电压、大电流、高频率的应用场景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显著优于其他功率器件。
从功率半导体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来看,IGBT占据12.4%,仅次于功率IC的54.3%和MOSFET的16.4%。根据HISMarkit的预测,未来功率半导体市场扩容的主要动力来自于MOSFET和IGBT。
IGBT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达到50.7亿美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将扩大到67.2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7.8%,高于功率半导体整体市场增速。
新能源汽车领域对IGBT有着庞大的需求,是市场规模最大的下游应用产业。从IGBT的下游应用来看,EV/HEV(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需要用到47.43亿元IGBT芯片和模组,占据所有下游应用的31%;其次是消费电子,IGBT使用规模达到41.41亿元,占比27%。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IGBT市场规模增长的有力保障。
4.轨道交通业务保持稳定,功率半导体业务快速增长
4.1.城市群结构优化带来轨道交通发展新机遇
公司主要的营业收入来自于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形成器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业务运营,已经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
牵引变流系统:在机车领域,公司牵引变流系统累计装车“和谐”系列机车超台套、“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约台套,并随整车批量出口至澳大利亚、德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在动车领域,公司牵引变流系统累计装车“和谐号”动车组超标准列,装车“复兴号”动车组余标准列。在城轨领域,公司地铁车辆牵引变流系统已累计获得国内33个城市近个项目超辆订单,产品上线运营累积公里数超过9亿公里,永磁同步牵引变流系统已获十余个城市超列市场订单。公司-年连续九年在国内城轨牵引变流系统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年市场占有率超50%,年和年均超60%。
轨道工程机械:公司的产品包括重型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等,主要应用于铁路货运,且正在向铁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拓展。-年公司在城轨用轨道工程机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88%、35.83%和28.24%,保持在较高水平。
通信信号系统:公司CBTC信号系统目前已应用于国内9个城轨项目。公司ETCS信号系统已通过SIL4级安全认证和欧洲TSI认证,应用于海外干线铁路,已试装车。公司是参与制定FAO国际标准IEC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城市化发展新格局带来城际、城市轨道交通新机遇。《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重点谈到城市化战略问题: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今后一个时期还会上升;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截至年末,我国大陆地区已有45座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共计条线路;年,25个城市有新城轨交通线路(段)投运,共新增运营线路36条,新开延伸段或后通段20段。为了推进智慧城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更多地向配套数字化系统倾斜。和城际铁路交通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的里程数还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调度和监控方面的复杂度较高,对底层系统支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根据世界铁路联盟的数据,截至年6月,我国高速铁路在运营里程公里,在建设里程公里,计划建设里程公里,长期规划公里。我国现有高速铁路线路占据世界近70%,目前规划中的线路同样占据全球重要的份额。
4.2.从高压切入中低压,IGBT业务多点开花
IGBT打通全电压等级,覆盖轨道、电网、新能源车等高价值领域。公司长期致力于功率半导体业务的培育,已经成为国内代表性的功率半导体IDM企业,IGBT芯片和模组技术覆盖V-V全电压等级。在轨道交通行业,公司的高压IGBT产品大量应用于我国轨道交通核心器件领域;在输配电行业,公司生产的V等系列IGBT批量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百兆级大容量电力系统。凭借在轨道交通高压IGBT领域长期的业务积累,公司逐步向中低压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产业渗透。
公司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业务年收入8.01亿元,同比增长约54%,占整体收入的比例约5%。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业务年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约28%,占整体收入的比例约1%。快速增长的同时依然有很大的渗透率提升空间。
公司的功能率半导体按照应用领域主要可以分为电网、高铁和新能源车,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价来看,年公司单价元,斯达半导单价元,比亚迪半导体元,公司的单价远高于国内的两家主要竞争对手,说明公司的IGBT业务仍然以输配电IGBT和轨道交通高压IGBT为主,车规级IGBT在年尚未放量。
根据公司披露的下游客户数据,-年来自国家电网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49、1.33、2.91亿元,占比分别为37%、26%、36%,产品主要为高压电网IGBT。剩余部分主要为轨道交通用IGBT及其他功率半导体器件,占比分别为63%、74%、64%。
4.3.借新能源车东风,IGBT产能亟待释放
IGBT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半导体器件之一。IGBT主要作用是直流电和交流电的转换,以及电压高低的转换。在充电的时候,IGBT将来自充电桩的交流电转化为电池用的直流电,同时调整电压到合适位置;在电池工作时,将电池的直流电转化为电机所用的交流电,同时起到变频控制和调整电压的作用。IGBT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空调压缩机控制器、车载充电器等多个模块。
IGBT模块约占整车成本的5%-10%。根据北斗航天汽车的数据,电动汽车成本最高的模块是电池及整车控制器,占比38%,电机控制器约占整车成本的9%,而在电机控制器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是IGBT模组,比例约37%。
根据DIGITIMESResearch的测算,电动车成本结构中最大者为电池,占比约40%-50%,其次为电机驱动系统,约占全车成本15%至20%,其中,IGBT占驱动系统一半左右,即IGBT占电动车约8%至10%成本。综合来看,IGBT占整车的成本约在5%-10%之间。
降电耗和提高渗透率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两大主要趋势。年11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到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7万辆,同比增长13.35%,同年汽车整体销量.5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5.4%,具有明显的提升空间。-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复合增速约为86%,而根据IHSMarkit的预测,-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以33.8%的复合增速增长。
根据德国半导体巨头英飞凌年年报,全球独立IGBT器件市场份额前五名依次为英飞凌(32.5%)、富士电机(11.7%)、安森美(7.9%)、东芝(6.1%)、三菱(5.7%),其余厂商占据36.1%的市场份额;IGBT模组市场份额前五名依次为英飞凌(35.6%)、三菱(11.9%)、富士电机(10.5%)、赛米控(7.3%)、威科(3.5%),其余厂商占据31.2%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到IGBT全球市场头部供应商基本上来自于德国和日本,尤其在中高端IGBT领域,我国长期依赖进口,亟需国内厂商在高端产品技术和整体市场份额上做出突破。
从年上半年IGBT模块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领域的竞争格局来看,英飞凌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58.7%。时代电气进入供应商排名前十,拥有约0.3%的市场份额。截止年底,公司的乘用车IGBT已获得广汽、东风批量订单,预计年开始释放业绩。
4.4.前瞻性布局第三代半导体SiC,已突破6英寸研制技术
半导体材料目前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材料以硅(Si)、锗(Ge)为代表,应用最为普遍;第二代材料以砷化镓(GaAs)、碲化铟(InSb)为代表;第三代材料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为代表,SiC材料和传统的Si材料相比,可以同时达到高电压和高频率,并且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因而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Yole的统计,年SiC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达到6.15亿美元,同比增速33.41%,-年复合增速36%。结合IHS的市场规模数据,SiC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市场规模渗透率约为1.5%。
公司的“高性能SiCSBD、MOSFET电力电子器件产品研制与应用验证”项目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实现了5个高性能SiCSBD代表品种和3个SiCMOSFET代表品种,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不间断电源、风力发电、光伏逆变器、船舶运输、铁路运输、智能电网等领域,部分产品已得到应用。公司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具备6英寸SiC工艺实验能力及其封装技术。
4.5.同心多元化研发战略,功率半导体研发力度显著高于同行
产学研一体化,持续投入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公司研发组织架构分工明确,在本部和子公司下设轨道交通技术中心、数据与智能技术中心、功率半导体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中心,并在英国设立了海外研发中心。公司重视和高校的研究合作,与剑桥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2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年研发开支18.54亿元,同比增长5.32%,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由年的9.96%提升至年的11.56%。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形成电气系统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工业变流技术、列车控制与诊断技术、功率半导体技术、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项境内外注册专利。
研发投入占收入比显著高于行业水平。公司年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为11.56%,在轨道交通电气装备公司可比公司中位居首位,第二名汇川技术的研发支出比为8.89%。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公司和国际大厂相比研发支出比同样处于高位,仅次于英飞凌的12.99%和安森美的12.23%,且差距甚微,年有望继续提升。同时,公司的研发支出比显著高于国内同行业的头部厂商。可以看到,无论是轨道交通业务,还是功率半导体业务,公司的研发投入都比可比公司更加坚决。
从详细的研发开支项目数据来看,轨道交通技术中心拥有最多的科研费用,年达到6.6亿元,功率半导体技术中心研发开支从年的1.9亿元提升至年的2.8亿元,显著超越该项业务在收入中的贡献度。
将功率半导体研发开支(功率半导体技术中心+英国研发中心)拆分出来之后可以发现,公司功率半导体业务研发开支占功率半导体收入比重-年分别高达29%、57%、39%,显著高于国内外功率半导体公司。因此我们认为公司以传统的轨道交通业务作为支撑,可以有持续、稳定、高额的研发费用投入到功率半导体业务上,使得公司在IGBT、SiC等前沿板块具有更强的突破动能和更高的确定性,有望成为国内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头厂商。
4.6.毛利率稳定高于同行,财务结构保持健康状态
公司的毛利率近年来稳定在37%-39%之间,处于平稳状态。和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毛利率处于上游水平,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值(近三年在31%左右),年毛利率尚且较低的新兴装备业务增速远高于轨道交通业务,因此新兴装备收入占比提升,导致在轨道交通行业毛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公司毛利率出现下滑。公司的净利率有所下降,从年的19.91%下降到年上半年的13.27%,同时ROE也从年的18.38%下降到年上半年的2.83%。
通过杜邦分析的拆解,我们发现公司ROE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下降,权益乘数保持相对稳定。公司的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因为公司加大对功率半导体业务的研发和建设投入,暂时难以产生足够的利润;另一方面从公司的三费费用率来看,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均处于较低位置(年之前的管理费用包含研发费用),而研发费用率逐年提升,短期内难以获得相应回报,导致净利率下滑。
公司现金流情况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金额近年来维持在高位,年为17.47亿元,和年相比下降约5%,相比年的复合增速约4.7%,年上半年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现金流量在上下半年存在错位,上半年以支出为主,下半年以流入为主。销售商品和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入比例位于高位,年达到.84%,公司销售产品及时回款的能力逐年提高。
应收账款以短期为主,客户以国企为主,坏账风险小。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年H1公司应收账款数额为93.2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6.74%。从账期来看,基本上都在1年以内,年H1账期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达到97.50%,近三年均维持在85%以上。从下游客户来看,以各地区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中车旗下子公司为主,坏账风险较小。
5.盈利预测
公司的业务可以分为轨道交通业务和新兴装备业务,新兴装备业务中又以功率半导体业务为主。
轨道交通业务:公司的轨道交通系统、设备、器械均属于列车的配套设施,订单的数量和列车的需求量高度相关。列车包括铁路列车和城市轨道列车,铁路轨道列车又以动车组增速最快、对牵引监控系统需求更大,我们预计年高铁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需要的动车组数量达到辆;而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我们预计营业里程在年将增长至约1.1万公里,需要城轨列车数量达到1.1万辆以上。考虑到短期内受疫情影响,轨道交通的业务存在下滑压力,我们预计公司的轨道交通收入在-年分别达到.54、.75、.25亿元。
功率半导体业务:根据公司功率半导体的销量和收入,公司的产品单价较高,显著高于斯达半导和比亚迪半导体,所以我们认为公司的IGBT产品以高压IGBT模块等高价产品为主,主要应用在电网和轨道交通领域。在产能方面,公司的二期8寸车规级IGBT产线预计将在年投产,满产产能24万片。考虑到公司年底已有广汽、东风等批量订单,我们预计公司的车规级IGBT将从年开启放量,功率半导体业务收入-年分别为11.79、21.19、35.39亿元。
综合考虑新能源电驱系统、传感器、海工装备等其他业务收入预测,我们预计公司-年的收入分别为.94、.59、.72亿元,同比增长-5.24%、12.93%、12.31%,20-23年CAGR为6.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79、26.26、29.66亿元,同比增长-11.96%、20.51%、12.92%,20-23年CAGR为6.21%;EPS分别为1.54、1.85、2.09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32、27、24倍。
6.风险提示
新股上市初期股价波动风险:公司年9月7日于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83.24%,换手率64.63%,短期内股价可能会有波动较大的风险。
行业政策风险:公司主要的业务收入来自于轨道交通行业,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和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发展政策高度相关,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审批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放缓或叫停,导致公司在政策收紧期间可能减少收入。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公司在轨道交通业务方面,随着海外业务的扩张,和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三菱电机等国际巨头竞争将日趋激烈。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公司面临着比亚迪、斯达半导等知名企业的竞争。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年度、年度和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36%、66.86%和61.78%,主要受轨道交通行业特殊属性影响,短期内公司的收入仍将来自中车集团等主要客户。
新冠疫情持续无法控制的风险: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地反复,国内同样面临严峻的输入风险。公司需要从海外采购原材料和中间件,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进程也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单一境外供应商的风险:公司的部分原材料采购自单一厂商,如向赛雪龙采购高速断路器,向福伊特采购液力传动箱。如果相关公司因贸易摩擦或者疫情等其他原因无法稳定给公司供应原材料的话,公司可能面临采购成本上升等风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