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栅 >> 绝缘栅市场 >> 传华为开始研发IGBT芯片股掀起上涨热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华为已准备从IGBT厂商挖人,开始自己研发IGBT器件。目前而言,华为尚未回应这一消息。不过,该消息一出,便立马勾起了投资者的兴趣,IGBT相关概念股掀起了一波上涨热潮。
从盘面上来看,今日A股市场IGBT概念股纷纷上涨。截止收盘,扬杰科技封死涨停,士兰微大涨6.08%,华微电子涨逾4%,英博尔和振华科技涨超2%,台基股份、中环股份、国电南瑞等概念股随之而涨。
(行情来源:同花顺)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IGBT技术水平相较于国外而言,实际上还相对薄弱。相关研报称,目前全球IGBT市场主要被国外公司所占领,年全球IGBT市场中,Infineon以27.1%的市占率排名第一,三菱以16.4%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富士电机市占率为10.7%。而随着这华为研发IGBT消息的传出,这一行业的活跃性被大大地带动起来了。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布局,以及越来越多的产业资金涌入IGBT领域,半导体这一细分行业或将迎来国产替代的“春风”。
IGBT市场知几何?
说起IGBT,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就是俗称的电力电子装置“CPU”,是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电力晶体管)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
需要指出的是,IGBT还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能够提高用电效率和质量,具有高效节能和绿色环保的特点。举例来讲,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瓶颈迟迟不能突破,如何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是另一个提高续航的方向,那么节能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凭借着节能和绿色环保的特点,IGBT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与新能源装备、家用电器等领域应用极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一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逐年攀升,发展潜力极大。
从全球市场规模上看,据申港证劵研报显示,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达58.36亿美元,较年的52.55亿美元增长11.06%。
(资料来源:wind)
国内市场规模方面,年国内IGBT市场规模达.9亿元,较年的.5亿元大增97.66%。而随着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与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加速发展,国内IGBT需求迎来爆发,近几年国内IGBT市场规模呈加速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wind)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结合相关研报可知,IGBT产业未来将在新能源汽车、电机、SiC器件这三大方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方面,据Yole的预测,年全球IGBT市场将超过50亿美元,其中新能源车将成为IGBT市场最为重要的成长动力,主要就是新能源车动力系统电动化带来的巨大需求。年汽车IGBT市场为8.64亿美元,年将增长至约20.7亿美元而年汽车IGBT市场占比整体市场将达到接近40%。
电机方面,Yole预测电机IGBT市场16-22年CAGR为4.6%。Yole表示,其他应用领域如光伏和风力发电对IGBT需求量较为受政策影响,未来市场规模相对显得动态。而消费电子、白电等领域未来将会向节能方向发展,因此对-V的中低功率IGBT仍然有比较稳定增长的需求,16-22年白电领域对IGBT需求CAGR为6%。
再来看SiC器件方面,国金证券研报表示,硅基IGBT逼近材料特性极限,技术升级迫在眉睫,因此未来5-10年,在V以上的高频高压领域,SiC-IGBT会开始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渗透,预测至年,SiC元器件的市场规模约10亿美元,-年CAGR为28%,而年之后市场规模加速增长,-年CAGR达到40%。
显然,随着华为开始准备布局IGBT的消息传来,这一行业的市场规模或将乘着这波热度“更上一层楼”。
国产替代“春风将至”?
不得不说的是,虽然IGBT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大,但实际上我国IGBT技术实力还相对薄弱,处于“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状态。
具体来看,一方面,IGBT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目前而言,全球IGBT主要的供应商包括英飞凌、恩智浦、富士电机、东芝、三菱、意法半导体等欧美以及日本的企业。
(图片来源:wind)
从电压上分类来看,英飞凌占据了-V范围中IGBT的头把交椅,而恩智浦则是占据了低压IGBT的市场第一,V以上的高压则主要由三菱提供,中国中车受益于高铁对大功率IGBT的需求在V以上的产品上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五。整体而言,中国IGBT产业还非常薄弱。
由上可以看到,尽管全球IGBT产业的机遇很大,但我国IGBT核心技术方面实际上是落后国外水平一大截,因而市场占有率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实力跟不上供应量,我国IGBT行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事实上,目前已有众多企业开始推进IGBT产业的布局,例如:除华为开始布局之外,比亚迪微电子、中车时代半导体、斯达股份、士兰微等部分企业已经实现量产,而此前从事二极管、三级管、晶闸管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功率半导体厂商,华微电子、扬杰科技、捷捷微电以及台基股份等也纷纷向MOSFET与IGBT领域突围。
但尽管国内有众多厂商加入IGBT产品布局,但国内IGBT市场依然产量较低,与国内巨大需求相比供不应求。年国内IGBT产量万只,较年的万只增加了万只,同比增长36%。但年国内IGBT产品需求达万只,供需缺口达万只,国内产量严重不足。
(资料来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在核心技术薄弱以及“供不应求”状态这两种因素的刺激下,这意味着我国IGBT进口替代空间极大。
此前,中证报报道称,国内一位半导体行业人士分析表示,在功率半导体领域,中国企业处于低端和弱势地位,市场被英飞凌、安森美、安世等欧美供应商垄断。这些功率器件在电子产品里应用广泛,市场空间非常大。而由于华为海思已经做了很多芯片,所以华为做IGBT也是正常的,因为这一行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很大。
显而易见的是,IGBT芯片国产替代的“春风”已经到来了。
相关受益概念股有哪些?
据申港证券研报指出,目前白色家电、逆变器、逆变电源、工业控制等国内中低端市场已经逐步完成了国产化替代,不过,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要求非常高的领域,国内IGBT厂商有待突破。
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微电子、斯达股份、上汽英飞凌等厂商的IGBT模块产品已经出货,中车时代半导体的汽车用IGBT产品也正在送样测试;国家电网方面,除中车时代半导体的IGBT产品已进入市场外,今年10月份,国电南瑞宣布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同投资设立南瑞联研功率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实施IGBT模块产业化项目。
而结合相关券商研报来看,以下提前布局的概念股或率先受益这一波“春风”:
比亚迪(.SZ):该公司主要从事包含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并通过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其自年筹建团队布局IGBT领域研发,截至目前已成为中国销售额前三的IGBT供应商。此外,有消息传出,其IGBT业务或将单独进行IPO。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因此该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前三季度,改公司实现收入亿,同比增长5.44%,归母净利润15.7亿,同比+增长3.09%。其中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亿,同比下滑9.2%,归母净利润1.2亿,同比下滑88.6%。
士兰微(460.SH):其经营范围涵盖电子元器件、电子零部件及其他电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机电产品进出口,主要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LED(发光二极管)产品等三大类。从年起,该公司开始进行IGBT器件的开发工作,目前IGBT器件的电压范围覆盖了—V的电压区间。
不过,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也并不是很理想。据财报显示,年前三季度,其实现收入22.24亿元,同比增长0.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万元,同比减少66.65%,每股盈利0.04元。
扬杰科技(.SZ):该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主营产品为各类电力电子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大功率模块、DFN/QFN产品、SGTMOS及碳化硅SBD、碳化硅JBS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安防、工控、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诸多领域。
与士兰微相似的是,该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也下滑了不少。据三季报显示,其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3.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36.79%,基本每股收益0.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