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栅 >> 绝缘栅介绍 >> 技术多面手守护供电安全稳定
蔡仲宁(左)与同事在变电站内排查二次设备隐患,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蔡仲宁(右)与同事在变电站内开展测温工作,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蔡仲宁(右二)和同事讨论技术攻关改进方向。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南粤巡维中心,例行检修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站长蔡仲宁忙碌的身影在现场穿梭,他带着运行值班人员巡视检查,眼神专注,步履稳健,动作利落。
年入职东莞供电局至今,蔡仲宁从值班员一路成长为同事们公认的技术多面手。在他带领下,纵江巡维中心安全运行超过天,广东电网首次投运超高压换流站;强台风天气,他全力检查设备确保安全;为确保在建电站顺利投运,他和同事曾在工地住帐篷、板房……
在岗工作十八年,见证了电网系统的发展与变迁,蔡仲宁那颗守望城市光明的初心从未变过。
在岗十八年
技术能手推动变电站安全生产
年,蔡仲宁入职东莞供电局。入职之初,他曾上过3年轮值班,在监视器前监测电力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并不觉得辛苦。回忆起上轮值班时遇到夜班的情形,他说:“那种感觉很奇妙,家人、朋友甚至整个城市的人都睡了,然后你可以静静地看这个世界,守望着这个城市。”
“如何推动岗位向无人化、自动化转变,甚至是‘消除’夜班,一直是我们这些年来技术攻关的方向。”在岗多年,蔡仲宁也一路见证、参与了电网系统的技术革新与变迁。年、年前后,蔡仲宁在东莞塘厦的千伏集控中心工作,在此期间,他与同事们梳理出警告信号的重要程度,并划分等级和相互合并原则,从而推动实现以更少人力资源投入达到最大化监控变电站运行状态的效果。
工作岗位调动后,至年间,蔡仲宁所在的纵江变电站是东莞第一座实现无人监盘的千伏变电站。目前,东莞电网系统的工作人员已经无需常态化夜班值守。
加入东莞供电局十八年,蔡仲宁先后在千伏、千伏以及千伏变电站工作,担任过值班员、值班长、站长等不同岗位。东莞现有7座千伏变电站,而蔡仲宁在其中5座都曾任职。多年的现场工作让蔡仲宁积攒了一身真才实学,蔡仲宁也渐渐从当初的值班员成长为同事们口中的技术多面手。
在现场检查中,蔡仲宁曾发现千伏HGIS绝缘构件破损等隐患,避免了多起事故事件的发生。他守土尽责,推动实现安全生产,在前人的努力及蔡仲宁的带领下,纵江巡维中心、东莞巡维中心安全运行分别超过天及天。
凭借多年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干劲十足的创业热情,当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项目落地后,蔡仲宁便被委以重任,带领一众骨干,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完成南粤巡维中心团队建设、千伏崇焕站验收、千伏南粤换流站的建设。
在工作过程中,蔡仲宁遇到各种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同事们称为电力系统的“百科全书”。他将这些经验总结出来,和同事一起编纂书目,将生产技术类最实用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同时,他还不断地学习、进行技术创新,获得国家专利、著作权等20余项。
“最美逆行者”
台风天不惧风雨只为确保设备安全
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细心、严谨和专业的判断。稍有不慎,则有可能会给电力供应带来影响。
极端天气来临,往往是电力设备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候。年,台风“山竹”登陆期间的一个“小插曲”,至今令 蔡仲宁印象深刻。
年9月16日,强台风“山竹”肆虐。纵江变电站值班室内,突然响起了一声声警报。正在值班室值守的蔡仲宁发现,连接纵江变电站与某电厂的双回线中一回线路因台风肆虐而跳闸。
蔡仲宁介绍,纵江变电站内有两条线路,其中一条可能受台风影响遭受异物吹袭。一般情况下,依靠自动保护系统,变电站依旧能照常运行。
但是在极端的台风天气之下,蔡仲宁与同事还是决定到现场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尽快确认故障、判断设备是否存在问题,保障供电,蔡仲宁和值班长郑广豪拿上工具,穿戴好雨衣、安全帽和绝缘靴,顶着风雨,从值班室冲向多米外的变电站场地。
“当时,风雨都很大,我们连路都很难看清。”蔡仲宁回忆道,在强台风的暴雨之下,这米他们整整花了2分多钟时间。20分钟以内,他们确认了站内设备无损坏,并通知远方操作人员恢复设备运行。
仅仅10分钟以后,另一条线路又发出故障警报。蔡仲宁回忆说,如果当时处理不及时,两条线路都发生故障,东莞将面临负荷损失。“幸好我们处理得比较及时,这和我们平时训练有素是分不开的。”蔡仲宁说,日常的工作当中,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紧急情况的处理,他们都务求做到最好。
坚守变电运行一线
曾住在建设工地的帐篷、板房里
“年纵江站投运时住了半年,在南粤站投运时,也住了将近一年的帐篷、板房。”为了让施工力量优先保障用电设备的安装、修建,蔡仲宁和同事们两次在工地住进了帐篷和板房。
据了解,位于东莞市东南部的千伏纵江变电站已在年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松山湖工业园、谢岗粤海工业园、中子源等一批东莞市重大项目直接受益,用电之渴得到了及时解决。
在纵江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艰苦的居住环境让蔡仲宁记忆犹新。
近年来,东莞电网发展速度快,用电需求高,为了提高建设速度,在纵江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优先进行设备的安装,待设备安装完成后才将施工力量投入到值班员宿舍等综合设施的建设中。当时有一条线路非常重要,需要在规定日期之前完成验收投运,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同时节省往返路程时间,蔡仲宁和同事们干脆住到了工地上。
“当时变电站所在的地方比较偏僻,在山上,我们就住在帐篷、板房里,这种情况我们坚持了半年多。”辛苦自是不用说,春夏之交天气湿热,野外的蚊子咬人很毒,工作时出汗闷出了痱子,用水用电的不方便等等,所有的困难都被大家一一克服。半年后,蔡仲宁和同事顺利完成了任务,打通了供电通道,保证了大电网的安全性。
而在年1月份,为了加速东莞南粤巡维中心的建设,蔡仲宁和同事们再一次住进了板房。
东莞南粤巡维中心包括千伏崇焕站、千伏南粤换流站。“当时,为了确保能够连续两年投运两个大型千伏站,我们住进了板房,让出更多的施工力量投入到用电设备的安装建设中。”蔡仲宁说。
辛苦的付出换来了硕果累累。年5月25日,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即千伏南粤换流站正式投产,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0到1”的突破:目前全球第一个具备超高速潮流翻转功能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在全球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变压器上,实现了损耗率至低、能效等级至高。整个工程一共有12台变压器,一年能节省万度电,相当于每年减少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工程其中一个换流单元%采用由国内制造商设计生产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每个换流单元运用数量近只。相比于同类工程,其应用比例、应用总量为以往工程之最。
十八年来,蔡仲宁一直在电力系统默默耕耘,他曾在长夜里守望,也在时光中前行,多次被评为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的先进个人。如今的他,依然日复一日地奋斗在变电运行一线,巡视检查、操作设备,监控变电站运行状态,他用专业和坚持,默默守护东莞这座“双万”城市的万家灯火。
文:唐国轩 袁绮雯 制版:董淑云 刘艳兰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