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栅 >> 绝缘栅前景 >> 工信部拟提名32个项目人申报20
按照《国奖办关于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为做好组织提名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现将“刘永坦”等32项拟提名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人选)的主要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截止日为年1月5日。
二、请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按照要求,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自然日。
联系人:高鹏飞李屹林联系-/传真:-电子邮箱:gaopengfei
miit.gov.cn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年12月25日
附件:拟提名国家科技奖项目(人选)名单
拟推荐一等奖项目简介1IPTV标准、关键技术和产业化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是提供“电视和宽带电信增值业务”的电信新业务,随着三网融合政策落实,IPTV进入发展快车道。根据工信部运行监督协调局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年9月,IPTV用户总数1.12亿户,1-9月净增万户”。IPTV是我国宽带电信业务中,唯一纳入运行监督协调局发布月度数据的业务,也是宽带电信业务中发展得最成功的业务。
IPTV是从“零”起步,没有国外现成的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开发之初,标准建设是最大的问题,需要自己来完成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整套通信行业标准。其次是没有成熟的国外IPTV设备和产品,要自主建立完整的IPTV产业链。第三是技术问题,IP网是以单播方式工作的,不保证服务质量,是一个不可信的网;但是,IPTV要有广播能力,要提供广播电视质量的优质服务,为确保时政新闻的高安全,需要保证网络是高可信的;所有这些难题,都是本项目要攻克的。
项目主要技术内容为:
1.提出业务网标准体系设计方法论,对IPTV系统的标准进行顶层设计,标准设计严谨、体系完整,成为IPTV产业链的核心。实现以我国标准为主线推进国际标准,获得国际标准制订的核心话语权。将IPTV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写入标准,使标准成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提出IPTV内容分发网络(IPTV-CDN)系统的标准体系,独立、自主的完成IPTV内容分发网络的研发和大规模运行。其中:内容路由、资源精准的均衡和分配,多终端适配、大并发流的媒体流化技术、可管控的服务质量和可扩展的大规模组网等诸多关键技术上均有突破。IPTV内容分发网络建设完成,有效的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性能和视频用户体验,保证IPTV高速发展和稳定运行。
3.突破了IP网的网络资源规划、配置和资源精准调度和控制的理论难题,实现了在IP网上端到端网络资源配置、控制和管理问题,确保IPTV所需的端到端服务质量。首创并研制完成拥有缓存和组播能力的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有效的解决了IPTV中的直播电视和时移电视的BRAS资源消耗问题和性能问题。
4.IPTV业务播控平台技术是我国的原创技术,涉及到内容感知、内容检测和内容管控,要求识别率高、延时小、响应快。业务集成播控系统的接入和稳定运营,保证IPTV系统的可信和安全。
5.国内设备厂商已成功开发完成了全部IPTV设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覆盖内容、业务、网络、系统、产品、芯片、终端、软硬件、测试认证等环节,网络规模全球第一。
项目的完成使我国在IPTV上整体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8项,完成IPTV通信行业标准36项。
经济效益(3年):三大电信运行商收费大概15元/月户(电信运行商无IPTV业务标价,从宽带接入费中拆分),三年约为-亿元;产业收入约为(网络设备、机顶盒、软件等)-亿。
2中国高精度位置网及其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应用年底我国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作为国家时空信息重大基础设施,北斗系统的应用推广是国家战略。交通运输行业对卫星导航需求量大、性能要求高,建立基于北斗的高性能卫星导航位置服务系统意义重大、需求迫切。项目组在国家重大项目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等的支持下,经过多年联合攻关,系统地突破了精准、快速、稳健的北斗位置服务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从北斗芯片、板卡到应用终端的系列装备,建立了基于性能的中国高精度位置网服务系统,形成了面向交通行业应用的从米级到厘米级定位导航服务能力,制定了相关成套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了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应用。
创新点如下:
1.建立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坐标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理论方法,发展了厘米级北斗卫星实时定轨方法、亚纳秒级实时钟差确定方法,构建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延迟模型,攻克了北斗三频模糊度固定、北斗误差标定与修正等难题。建立了面向不同应用需求的北斗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事后毫米级定位技术体系。
2.突破了北斗快速定位服务关键技术:突破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的核心产品快速处理、辅助北斗高精度定位(A-北斗)、密集网格增强、联动目标自组网快速定位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实时服务产品更新快、用户首次定位时间快、高精度定位收敛快、联动目标动态响应快等系列难题。
3.提出了稳健服务的中国高精度位置网架构:设计并实现了北斗服务异构系统的分布式架构,显著降低了系统故障风险;发明了全过程的系统性能监测技术,提高了服务性能高的可信性;实现了多系统、多技术融合定位,提高了复杂环境下的用户可用性;提出了基于性能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策略,提升了对用户的连续服务能力。
4.建立了分布式、多节点的中国高精度位置网系统:建成了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资源融合、应用集成的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形成了从米级到毫米级全精度谱的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项目研究成果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一系列重大应用。包括:全国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全国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综合监管体系的构建,接入“货运安全代管”、“两客一危”车辆多万;成功应用于我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系统改造和沿海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的建设,摆脱了对国外系统和装备的依赖,支撑了我国北斗加入国际海事组织;应用于我国南海重大工程的建设和海洋设施的远程监控,保障了我国海上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等重大任务的实施。项目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亿,社会效益显著,对北斗系统在我国关键行业的体系化、规模化应用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项目申报专利项,授权发明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70项;发表论文73篇(SCI收录53篇);制定行业、地方标准6部,纳入国家、行业标准4项;获省部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
3智能搜索引擎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该项目属于电子与通信技术中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数据处理学科。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约束,是信息时代战略性基础设施。搜索引擎是获取互联网信息的最重要入口,集中体现了国家在信息领域的综合实力。随着移动化、平台化等信息新环境的重大变革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传统搜索技术亟待更新,搜索引擎智能化是必由之路。工信部《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突破智能搜索关键技术”。
智能搜索引擎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搜索技术,实现精准高效的信息获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正加快网络空间战略布局,信息获取能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搜索引擎,掌握领先的智能搜索技术及应用,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发展国民经济、传播先进文化、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传统搜索相关性弱、满足度低、交互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该项目在需求理解、搜索排序、智能推荐、语音搜索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发了自主可控的智能搜索引擎,使我国掌握了智能搜索的核心技术,占据了该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核心创新点如下:
1.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搜索排序技术,通过充分融合丰富特征及语义相关性计算,突破了传统方法特征稀疏、语义相关性弱、效率低的瓶颈,解决了万亿级互联网资源排序精度与效率无法兼顾的难题,用户满意度达85%。
2.提出了基于深度语义分析的需求理解模型,通过多策略融合的需求识别及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查询扩展,解决了传统的关键词匹配技术难以进行语义建模的问题,实现了对搜索意图精准全面的理解,需求识别准确率达95%。
3.提出了基于大规模知识图谱的智能推荐技术,实现了潜在需求的主动满足和激发,提升了搜索结果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了全球最大中文知识图谱,包含6亿实体、亿事实,数据可信度达97%,推荐结果覆盖超过95%的搜索请求。
4.提出了语音、语言、搜索一体优化的语音搜索技术,通过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声学建模、面向语音播报的内容生成技术、融合韵律模型和声学模型的语音合成技术,突破了语音搜索受噪声及自然网页限制的瓶颈,实现了开放域真实环境下的语音搜索,实时响应每天全球超过6亿次复杂多样的语音请求。
上述成果申请专利项,已获授权项,其中国际专利19项;发表领域顶级论文篇。项目成果在多项指标上被院士专家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应用于“百度搜索”等产品,拥有6亿多用户,日均响应搜索约60亿次。根据StatCounter的报告,“百度搜索”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达80.64%,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项目成果还服务了超过万家企事业单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年1月到年6月,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06亿元。
成果曾分别获年和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自主化8英寸高压IGBT制造技术及产业化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作为电能转换与传输的“CPU”,是“高效、绿色、智能”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是国防现代化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我国IGBT尤其是高压IGBT技术与产品长期被外国公司垄断,随着国内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蓬勃发展,对IGBT的需求日益迫切,研发自主IGBT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迫在眉睫。
项目自主设计并建造了全球首条8英寸高压IGBT芯片专业生产线,攻克了高压IGBT制造关键技术和成套工艺,实现了0V-6V系列IGBT芯片的产业化,取得以下创新:
1.针对IGBT深结、厚膜、深槽、片薄的特点以及8英寸IGBT薄片加工难题,研发了8英寸IGBT芯片关键制造技术,包括:
1)突破高能质子注入、低温退火缓冲层技术,解决了高温激活导致的应力问题,实现了多重受控软穿通结构;
2)首创双阱推结、多晶硅氧化与等离子刻蚀相结合的全自对准工艺技术,实现了低漏电侧墙和体内载流子的有效调控;开发了半绝缘多晶硅(SIPOS)薄膜覆盖终端结钝化保护技术,通过调控多晶硅氧含量和薄膜晶体结构,改善了芯片漏电及终端可靠性;
3)创建了低应力厚铜金属化制造技术,解决了铜沾污和非对称铜金属化导致的晶圆翘曲的难题。
2、建成世界上第一条8英寸高压IGBT芯片专业生产线,实现了自主产权的DMOS+平面栅IGBT和TMOS+沟槽栅IGBT全套工艺技术的突破。率先实现高压IGBT从6英寸到8英寸的技术跨越,构建了8英寸高压IGBT全套工艺,建立增强型平面栅(DMOS+)与沟槽栅(TMOS+)技术体系。
3、实现0V-6VIGBT量产,芯片合格率高于90%。攻克了8英寸高压IGBT芯片良率与均匀性控制难题,建立了过程控制、缺陷控制等全套监控体系,提升片内、片间及批次间的性能稳定性和均匀性。
该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88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发表论文50余篇,项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打造国内IGBT“芯片—模块—装置—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了我国IGBT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跨越发展。项目量产的0V-6VIGBT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柔性直流输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近三年,IGBT牵引变流器共装机车台、地铁50列,IGBT牵引变流器共实现销售.47万元,新增利润15.69万元。同时,IGBT产品开始批量进入国际市场,为我国高铁、智能电网等高端装备“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项目突破高压IGBT关键技术,带动了国内IGBT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国外产品垄断地位被打破,致使国外品牌IGBT产品连年屡次降价,国内进口的IGBT平均价格下降了1/3,平均每年节约采购成本数十亿元。本项目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工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奖励详细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