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栅 >> 绝缘栅市场 >> 2020汽车电子研究报告中国青年报
一、汽车电子整体市场状况
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
据产业信息数据统计,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为14,亿元,预计年将达到21,亿元。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年规模为.91亿元,年市场规模增长至.50亿元。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持续增加,未来汽车电子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到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逼近亿元,年可达到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0%。
就细分市场而言,年我国车身控制系统市场规模为.8亿元(其中发动机控制系统.5亿元、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9亿元、车身电子控制系统.4亿元)(见图1),我国车载电子装置市场规模达到.7亿元。
单位:亿元
图1年我国车身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占比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随着全球汽车电子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现今混动汽车电子化率接近50%,纯电动车电子化率接近70%。年-年,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从约20%上升至40%左右,年达到50%,预计到年汽车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将达到75%以上。
据统计,年推出的全新车型中,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自动空调系统/ESC(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主动安全系统/主动降噪渗透率分别达95%/70%/55%/35%/5%,汽车电子渗透率提升明显(见图2)。
单位:%
图2年我国全新车型汽车电子系统渗透率占比
资料来源:立木信息咨询
然而对于三大核心(EPS/ESC/IBS)技术领域,我国渗透率仍然较低。其中EPS(电子助力转向)领域里,国内渗透率约在66%,未来渗透率有望达到80%以上;在ESC(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方面,国内的ESC渗透率在55%左右,未来有望提升至70%左右;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IBS(智能刹车系统)技术,新能源乘用车搭载率15%,传统燃油车1%,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传统燃油车搭载率分别有望提升至30%、10%;而EPB(电子驻车)市场目前渗透率约44%,未来有望提升至60%以上。预计到年国内EPS(电子助力转向)、ESC(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IBS(智能刹车系统)、EPB(电子驻车)市场规模分别为、78、57、40亿元。
而受政策驱动和客户需求影响,车联网和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ADAS)成为未来发展的两大热点。“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年,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0%,HA(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70%,H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0%,并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到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HA级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年全球联网车辆已经达到万辆,到年预计将增加至3亿辆左右,年则将突破10亿辆。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为77亿美元,年将近亿元,到年将超亿元;年或将近亿元。在市场方面,年预计全球ADAS(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8.09%。年中国ADAS市场规模预期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速达52%。年汽车电子技术智能驾驶系统整车渗透率有望达到61%。
在车载导航领域,在以前前装仅占市场的5%-10%,如今增长到60%-70%甚至更多。年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市场规模达到42.02亿元。到年高精度地图市场为亿元,到年将达到亿元。
无人驾驶系统同样发展迅猛,以平均每辆车的无人驾驶系统为5万元估算,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空间将达0亿,国内市场空间接近亿。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年国内渗透率为60%,其余40%仍停留在CD/DCD阶段。年全球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含显示屏)市场空间为亿美元,折合约1亿元。预计至年全球市场空间可达亿美元,折合约1亿元。
而随着汽车电子技术迅速发展,汽车半导体需求也大幅上涨,预计年全球车用芯片市场规模将增至亿美元。功能芯片MCU市场规模有望从年66亿美元稳步提升至年72亿美元。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亿美元,而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还不到亿元,占比小于4.5%。目前自主汽车芯片多用于车身电子等简单系统,进口芯片的市场份额高达95%。年,单车汽车芯片的成本均值约为美元/车,到年有望达到美元/车。假设年我国新车销量约万辆,那么汽车芯片市场可达亿美元。年,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中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之一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仍有90%以上依赖进口。
二、汽车电子市场外资、自主企业市场及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全球汽车电子市场中,德、日、美企业垄断超70%,博世、电装、大陆是国际三大巨头,合计市场份额超50%。国内的汽车电子市场70%左右的份额被外国企业所占有,占总数80%以上的本土企业只能占30%。年国内汽车电子市场国产化率仅约5%,进口替代提升空间巨大。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电子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前装市场,后装市场的车载电子产品占有市场份额较低。目前国内汽车电子前装车载电子市场几乎被如德尔福、伟世通、富士通天、松下、阿尔派等外资公司垄断。做前装业务的自主厂商较少,仅包括东软集团、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等少数车机公司。未来,前装车机市场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目前的前装市场渗透率不足20%,市场保持稳定增速25%以上,按照一台设备元的价格来计算,仅前装车载导航的每年市场规模就在亿元以上。
据统计,我国汽车电子市场中,动力控制系统市场份额最大,占到28%;其次是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到27%;车身电子市场份额占23%,市场份额最低的是车载电子,为22%(见图3)。
单位:%
图3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份额分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汽车电子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也叫车身电子装置),另一类是车载电子装置。其中车身电子装置和车上机械系统配合使用,即“机电结合”。车身电子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而车载电子装置则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包括汽车信息系统、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等。
在车身电子各个细分领域中:
国内EPS市场国际零部件厂商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据年数据统计,国内EPS市场博世华域转向、捷太格特、NSK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其中博世华域转向市场占比超过35%。中国自主EPS品牌易力达、恒隆、中汽系统、豫北等企业EPS产品销售规模较小。国内ABS市场仍由博世、大陆、天合、德尔福等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主要市场,其中博世占比30%以上。国内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有限,目前代表企业有亚太股份、伯特利等。
我国EPS系统外资或合资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主要有:德国采埃孚、日本捷太格特、日本精工、美国天合等。至年,EPS电机的进口比例含合资仍达79.70%。国产EPS的代表厂商包括宁波德昌科技、福州泰全工业、株洲易力达机电、阜新德尔、安徽广博等。
在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领域,供应商主要是德国博世、美国天合、德国大陆特维斯、日本电装、日本爱信、美国德尔福。博世ESP的性能最好,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
而在电喷系统领域,博世的电喷系统占有中国国内市场60%以上。
在车载电子系统各领域中: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领域,合资和自主供应商瓜分国内市场空间。伟世通、大陆、歌乐等外资企业在国内建有合资公司,深度绑定国内主机厂,占据较大份额。从事前装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业务的自主前三大供应商分别是华阳集团、航盛电子与德赛西威三家公司,年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对应市场市占率分别为7.6%、10.7%。
国内电子地图领域,占据份额较多的企业分别是:四维图新、高德软件、凯立德、易图通、灵图、瑞图万方、城际高科等。
国内液晶仪表盘供应商则以德赛西威等公司为代表,在前装市场主要配套自主品牌,同时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带动了自主供应商液晶仪表盘产品增长。大陆、伟世通等合资品牌在国内传统车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在芯片领域,年全球IGBT芯片与模组市场规模达到6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其中英飞凌独占28.6%市场份额。从全球的IGBT芯片市场来看,95%以上的市场由跨国公司占据,飞思卡尔、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锐萨、博世、美国德州仪器等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近年来消费电子芯片巨头也开始“集体跨界”进入汽车产业,高通、英伟达、东芝等跨国芯片巨头占据了汽车芯片市场的绝对优势,国产IGBT产品占有率不到5%,近几年伴随比亚迪、华为等企业加大投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芯片逐渐浮出水面,逐步填补国内汽车芯片的空白。
三、汽车电子的发展趋势
年10月,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规划》中明确指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规划》明确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汽车电子技术在未来汽车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1、汽车电子产品是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系统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娱乐性以及智能化。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子控制系统。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汽车控制单元的增加,汽车电子技术正向电子化、集中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
2、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汽车从单纯的出行工具逐渐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演变,尤其是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314.html